< >
國家教育研究院審定.技審字第108218教研書字第1141400823號准予修訂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 科技領域本書共一冊,提供技術型高級中學兩學分課程使用,授課節數共36節,每週授課1小時。★本書係依據民國107年教育部公佈之「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科技領域之資訊科技為範疇編寫而成。★編寫方向以『運算思維』為主軸,並以電腦科學的原理與應用、資訊系統設計與實作、及資訊科技與社會為主要內涵。★教材內容著重在電腦科學探索,透過電腦科學相關知能學習及資訊系統的設計與實作,培養學生的邏輯思考及系統思考的能力。★以『Python』程式語言為學習導向,圖形化的使用者介面,適合入門學習使用。★教材內容規畫多項元素,期望能提升學生學習資訊科學之成效,引領學生綜合使用各項資源解決問題:1.實作活動:透過實際操作,培養學生動手做的能力,整合理論與實務,以解決問題和滿足需求。2.運算思維活動:涵蓋問題解析、程式設計、演算法、延伸活動等元素。以活動培育學生探索、邏輯與運算思維、創造性與批判性思考、問題解決等高層次思考的能力,並建立合作共創的精神。3.時事討論、案例分析、小組討論:讓學生綜合、分析、評鑑、歸納資料後,培養與他人分享之能力。4.課堂練習:讓學生在單元學習後,能即時驗證所學。5.學習挑戰:每章節課後,提供學生評量課題,協助教師檢測學生學習狀況,以作為教學之參考。
Chapter 1 演算法 1.1 演算法概念 1.2 演算法表示方法1.3 演算法效能分析Chapter 2 常見資料結構―陣列、堆疊、佇列2.1 陣列2.2 堆疊2.3 佇列Chapter 3 常見資料結構―樹與圖3.1 樹的基本概念 3.2 二元樹與二元搜尋樹 3.3 樹的應用3.4 圖的基本概念 3.5 圖的應用Chapter 4 系統平台的發展與運作4.1 系統平台的發展4.2 系統平台的運作原理4.3 分散式系統4.4 網際網路運作原理4.5 系統平台未來發展趨勢Chapter 5 資料處理與分析5.1 資料處理的方法5.2 資料處理軟體工具應用5.3 資料分析的基本概念與方法5.4 數位合作共創Chapter 6 結構化程式設計6.1 設計第一個程式6.2 變數與運算式 6.3 循序結構與選擇結構 6.4 重複結構Chapter 7 串列的程式設計實作7.1 認識串列 7.2 串列的實作 7.3 二維串列7.4 串列的應用Chapter 8 重要演算法的概念與應用8.1 認識函式8.2 遞迴結構 Chapter 9 資訊科技與人類社會9.1 資訊科技的合理使用原則9.2 個人資料的保護 9.3 資訊系統安全防護 9.4 資訊科技對人與社會的影響與衝擊Index 附錄索引附錄A 中英文詞彙索引 附錄B 圖表編號索引附錄C 參考資料
購買紙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