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日本銷售逾30萬冊,TCP/IP經典入門書在TCP/IP出現之前,網路的目的是連接電腦,進行資料交換,以讓有限設備之間彼此通訊的電腦網路為主,進行開發。不僅可連線的設備有限,用法也有限制,與現在的網路相比,並不方便。在這種背景下,為了能更自由、輕易連接大量設備,才開發出TCP/IP。如今,除了電腦之外,車子、相機、家電產品等也可以使用TCP/IP連線。電腦系統的虛擬化、雲端等結構也都把TCP/IP當作核心網路技術。現在使用TCP/IP的網路已經運用在各種設備控制或資料傳輸上,進化成為重要的社會基礎。本書以豐富的圖例說明,帶領讀者了解TCP/IP的運作方式與應用領域。來自讀者的讚譽「細讀本書,讓我對複雜的網路有了輪廓清晰的全面性了解。」「內容豐富,而且與時俱進。連最新的Wifi 6也有介紹」「簡單易懂的解釋,就算是完全沒有基礎,讀起來也不會有壓力」
竹下隆史(たけした たかふみ)生於1965年Net One Systems(股)公司村山公保(むらやま ゆきお)生於1967年倉敷藝術科學大學危機管理學院危機管理系 教授荒井 透(あらい とおる)生於1958年Net One Systems(股)公司苅田幸雄(かりた ゆきお)生於1949年高能量加速器研究機構計算科學中心井上直也生於1974年Net One Systems(股)公司
這本書在1994年出版了第一版,當時電腦網路、網際網路、TCP/IP並沒有這麼普遍。之後在普及時期,重視的是「該怎麼做才能沒有限制又方便」。可是,現今電腦網路、網際網路變得十分廣泛普遍,在重要性與日俱增的同時,也從「單純的連線」演變成強烈要求「安全的連線」、「安全使用」了。隨著各式各樣新的需求及服務不斷產生,網路技術應該會朝著多樣化、複雜化的方向持續發展下去。支援電腦網路及網際網路的TCP/IP也是一樣的道理,符合使用者需求的新技術一定會源源不絕地問世。因此,這本書維持了和前面版本一樣的方針與方向,配合網際網路及社會狀況的變化,更新內容之後,推出了此次的修訂版。
第1章 網路的基礎知識1.1 電腦網路的歷史背景1.2 電腦與網路發展的七個階段1.3 何謂協定?1.4 協定是誰制定的?1.5 協定的層級化與OSI參考模型1.6 利用OSI參考模型進行通訊處理的範例1.7 通訊方式的種類1.8 何謂位址?1.9 網路的構成元素1.10 現在的網路態勢第2章 TCP/IP的基礎知識2.1 TCP/IP的出現背景與歷史2.2 TCP/IP的標準化2.3 網際網路的基礎知識2.4 TCP/IP協定的層級模型2.5 TCP/IP的層級模型與通訊範例第3章 資料連結3.1 資料連結的功用3.2 資料連結的技術3.3 乙太網路(Ethernet)3.4 無線通訊3.5 PPP(Point-to-Point Protocol)3.6 其他資料連結3.7 公共網路第4章 IP協定4.1 IP是網際網路層的協定4.2 IP的基礎知識4.3 IP位址的基礎知識4.4 路由控制(Routing)4.5 IP的分割處理與重組4.6 IPv6(IP version 6)4.7 IPv4表頭4.8 IPv6的表頭格式第5章 IP的相關技術5.1 單憑IP無法進行通訊5.2 DNS5.3 ARP5.4 ICMP5.5 DHCP5.6 NAT5.7 IP隧道5.8 其他IP相關技術第6章 TCP與UDP6.1 傳輸層的功用6.2 連接埠編號6.3 UDP6.4 TCP6.5 其他傳輸協定6.6 UDP表頭的格式6.7 TCP表頭的格式第7章 路由協定(路徑控制協定)7.1 何謂路由控制?7.2 控制路由範圍7.3 路由演算法7.4 RIP7.5 OSPF7.6 BGP7.7 MPLS第8章 應用協定8.1 應用協定概要8.2 遠端登入(TELNET與SSH)8.3 檔案傳輸(FTP)8.4 電子郵件(E-Mail)8.5 WWW(World Wide Web)8.6 網路管理(SNMP)8.7 其他應用協定第9章 安全性9.1 TCP/IP與安全性9.2 網路安全的構成元素9.3 加密技術的基礎9.4 安全性協定附錄A 網際網路上的實用資料附錄B IP位址等級的基礎知識附錄C 實體層附錄D 連接電腦的通訊媒體基礎知識附錄E 現在很少使用的資料連結
圖解物聯網與5G的商業應用 圖解網路的運作機制 實戰封包分析第三版|使用Wireshark(支援IPv6與Wifi)
購買紙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