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對於想要帶領學生進入3D列印這個奇妙世界的教育者來說,這是一本不容錯過的入門指南。您可以從這本書中了解各種新科技、新設計,還有購買3D列印機的誠摯建議。本書的作者群都具備了數十年的科技教學經驗,書中的範例都是教師們實際在課堂上進行過的專題,這18個充滿挑戰性的有趣專題,將帶領您探索科學、科技、工程與數學,以及視覺藝術與設計。
David ThornburgDavid Thornburg博士運用專業來幫助教學者建立將科技做為教導學生們如何理解所需的各種技術,以紮實的研究與對於教育未來發展的一貫眼光為基礎,希望所有學習者都能因此受益。身為STEM 教育的堅定擁護者,他認為3D列印非常強大的教育工具。Norma ThornburgNorma Thornburg是位優秀的教育家。藉由在新興科技趨勢中的豐富知識,幫助許多教師們發展與建構主義相關的教學策略,讓學生去做一些可讓他們終身受益的生活技術的學習活動。她在動手做東西上的興趣範圍相當廣。她曾經教授機器人課程,現在則是致力於「軟性電路」(soft circuit,內部具備電路的織品創作)這個領域,以及使用特殊的3D列印機來製作各種陶瓷工藝品。Sara ArmstrongSara Armstrong是位教育顧問、主講者、主持人以及作家,致力於提供教育改革所需的各種資源與工具。作為教育者超過40年,她在許多主題都有鑽研且開辦了許多工作坊,包含專案導向式學習、資訊素養、數位與傳統的口說故事、科技整合以及教育的全球化資源等等。她把3D 列印視為將探索式與專案導向式學習帶進教室的一項強而有力的工具。
3D列印機毋庸置疑地是課室中有力的工具。這些列印機一年比一年便宜,且已經有許多學校開始想辦法將它們應用在自然科學、工程學科中。學生從3D繪圖開始,應用各種程式,最後以光固化成型法(STL)將作品輸出。輸出物品本身對於教育倒是沒有什麼幫助,真正的價來自於學生在設計過程中的實驗與創造。只要抱持這樣的想法,就可以輕易地看出這些設備可以應用的科目範圍極廣,尤其是自然科學、科技、數學、工程等學科,不過在藝術、人文科學、語言和社會科學等領域也可以用得到。這本書中有一些跨年級的課堂實作提案。例如七巧板,光是設計、製造的過程就牽涉到很多數學;風扇驅動車則需要許多設計層面的構思,包含車體外觀、物理實驗等。我們也在書中提供每項實作單元與新世代科學標準(NGSS)、以及各州的數學共同核心標準(CCSS)之間的關聯。新世代科學標準的中心思想是讓學生發展理解能力,非只是記憶課程內容。在設計、製造、實際操作之中,理解力發展將遠遠超越傳統的照本宣科教學法。雖然用3D設計程式,如Sketch Up就可以創造出任何製作物,不過從Inkscape之類的2D繪圖工具開始,再利用擠出(加上高度)形成三維圖形會比較容易。從傳統的2D繪圖工具開始有個優點,那就是學生和老師都已經很熟悉了。雖然許多好用的圖形無法用這個方式繪製,但能用的圖形也夠多了。利用2D繪圖工具,慢慢建立三維的設計技能,進而從其他程式進入直接的3D設計。
準備動作 導論 本書宗旨 3D列印應用在教育上的機會與挑戰 淺談標準家用3D列印機如何運作學生如何創作設計?如何從物體截取3D影像實作單元 1 – 齒輪板 2 – 背包吊牌 3 – 用Tinkercad製作背包吊牌 4 – 七巧板 5 – 風扇驅動車 6 – 多面體的拉張整體模型 7 – 雙齒輪時鐘 8 – 五角形地磚 9 – 五芒星 10 – 扭結探索 11 – 設計生物體 12 – 列印你自己的化石 13 – 設計活動雕塑 14 – 製作埃舍爾(Escher)風地磚 15 – 製作電子元件盒 16 – 河內塔 17 – 製作希臘神殿 18 – 創意陶器自己動手做 靈感從何而來 資源
實戰Webduino:物聯網開發x智慧家居應用x自走車 Arduino自作專案大百科
購買紙本書